发布日期:2025-02-18 14:07 点击次数:158
“杜甫的伟大证券融资交易,在于他既是诗人,更是时代的见证者与记录者。他的诗歌不仅是艺术的巅峰,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。”纪念会现场,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、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许晓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。
许晓春以《三吏》《三别》为例,强调杜甫“穷年忧黎元”的悲悯情怀如何塑造了后世文人的集体人格,“从范仲淹‘先天下之忧而忧’到文天祥狱中集杜诗明志,再到闻一多抗战时期借《兵车行》唤醒民族血性,杜诗精神始终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脊梁”。
在诗学成就方面,许晓春认为,杜甫的诗歌技艺是集大成者。“杜甫锤炼字句至‘语不惊人死不休’地步,令后世敬佩!”他举例说,《登高》中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”十四字涵盖时空、身世、心境多重维度。许晓春特别剖析了杜甫对诗歌技艺的革新:“他打破律诗对仗惯例,首创首联对仗;在声律上注重四声递用,如《秋兴八首》中‘玉露凋伤枫树林’四句尾字分属平上去入,形成独特的音乐性。”这些技法被宋代江西诗派奉为圭臬,黄庭坚“点铁成金”理论、陈师道“闭门觅句”的苦吟精神,皆源自杜诗技艺体系。
展开剩余36%“杜诗学早已超越文学范畴,成为连接东亚文明的精神纽带。”许晓春在访谈中提及,江户时代日本诗人赖山阳模仿《秋兴》创作《日本乐府》,朝鲜申纬自称“杜陵衣钵”,成为东亚文化圈的共同遗产。
许晓春认为,杜甫的影响犹如江河汇海,其精神气节塑造了士人的道德理想,诗学技艺确立了汉语诗歌的美学标准,而杜诗学的兴起则使他的创作升华为文化基因。从苏轼“杜诗似《史记》”的品评,到现代诗人冯至在《十四行集》中对杜甫的重塑,这位“诗圣”始终处于中国文化的每一次精神觉醒与艺术革新之中。
许晓春特别强调,“他的存在证明:真正的经典,既是时代的产物,更是超越时代的永恒坐标。”
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明 张静 曾世湘证券融资交易
发布于:北京市 上一篇:正规股指期货配资开户 非遗进课堂,孩子们在寒托班打开新世界大门
下一篇:股票质押融资流程 今年20岁的这座美术馆启动“西行记”,拓展当代艺术的无限可能